100%

  ●附錄一:關於西溪叢語及其作者姚寬的研究資料

  吴曾能改齋漫錄七則

  王明清揮塵錄三則

  尤袤遂初堂書目一則

  嘉泰會稽志二則

  葉適題姚令威西溪集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一則

  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紀事一則

  寶慶會稽續志姚寬傳

  趙與時賓退錄一則

  宋史二則

  文淵閣書目一則

  俞弁逸老堂詩話二則

  俞憲刻西溪叢語

  毛晉刻西溪叢語跋

  王士禎蠶尾文一則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則

  黃廷鑑刻西溪叢語跋

  黃丕烈跋語一則

  葛元煦跋語一則

  繆荃孫跋語二則

  孫毓修跋語一則

  傅增湘跋語一則

  

  ○吴曾能改齋漫錄七則

  忌日行香

  諾皋

  八米八采

  題妓項帕

  五粒松當作五鬣

  北苑茶

  論鹽

  △忌日行香

  忌日行香,始於唐貞元五年八月,敕天下諸州,並宜國忌日,准式行香。然行香事,按南山鈔云:「此儀自道安法師布置。」又,賢愚經云:「為蛇施金設齋,令人行香僧手中。」普達王經云:「佛昔為大姓家子,為父供養三寶,父命子傳香。」此云「行香僧手中」與「傳香」,今世國忌日尚行此意。至人君誕節,遂以拈香為別矣。按,唐會要:「開成五年四月,中書門下奏,天下州府,每年常設降誕齋,行香後,便令以素食宴樂,唯許飲酒及用脯醢等。」以此知唐朝雖誕節,亦只云行香。姚令威以為行香始於後魏江左,非也。 【 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再版本】

  △諾皋

  姚寬西溪叢語云:(按:見卷上諾皋,此略)余以叢語未盡得之。蓋段氏所載,皆鬼神事。雖獻子所夢有巫名皋,而獻子諾之,是信皋所言之意,亦似可證。然葛洪抱朴子內篇載遁甲中經云:「往山林中,當以左手取青龍上草,折半置蓬星下。歷明堂,入太陰中,禹步而行,三咒曰:諾皋,太陰將軍,獨開曾孫王甲,勿開外人,使人見甲者以為束薪,不見甲者以為非人。則折所持之草置地上,左手取草,以傅鼻人中,右手持草自蔽,左手著前,禹步而行,到六癸下,閉氣而往,鬼不能見也。」以是知諾皋乃太陰之名。大陰者,乃隱形之神。晁氏不無所本。二說皆可取,今發明於此。 【 卷七】

  △八米八采

  唐張祜寄盧載詩:「少見雙魚信,多聞八米詩。」用北史:「文宣帝崩,朝士各作挽歌十首,擇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陽休之、祖孝徵等不過得一二首,惟思道獨有八篇,故時人稱為八米盧郎。」隋書思道傳一同。嘗疑「八米」無義,不可曉。偶閱孔毅父續世說所載,與史不同,仍非「米」字。其說云:「北齊文宣帝崩,當時文士各作挽辭十首,擇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陽休之、祖孝徵不過得一二首,惟盧思道獨得八首,時號八采盧郎。劉逖亦只二首中選,中書郎李愔戲逖曰:『盧八問訊劉二。』逖銜之。武成時,逖典機密,以事中愔,武成大怒,大加鞭扑。逖喜復前憾,曰『高搥兩下,執鞭一百,何如呼劉二時。』」云云。乃知「米」為「采」字。竊推之,五木之戲,其采有十二。其四為玉采,貴也;其八為珉采,賤也。玉采之中,有采曰白,蓋五木俱白也。謂之白八,以其筴數八而已。思道之詩,既勝於魏收諸人,如五木之戲,得玉采白八耳。故楚辭曰:「成梟而牟,呼五白些。」梟二為珉采;牟者,勝也。欲勝其梟,必呼五白也。其說具摴蒲格及國史補遺、李翱五木經。近時姚寬著西谿叢語,以為「八米」關中語,歲以六米、七米、八米分上中下,言在穀取米取數之多。蓋姚不得其說而為臆論也。 【 卷五】

  △題妓項帕

  姚令威記陳德潤云:(按:見卷上何郯題王宮項帕條,此略)余按:邵伯溫所載詳且盡,疑得其真,云:「文潞公慶曆間以樞密直學士知成都府,時年未四十。成都風俗喜行樂,公多讌集。有語至京師,御史何郯聖從,蜀人也。因謁告歸,上遣伺察之。聖從將至,潞公亦為之動。張俞少愚者,謂公曰:『聖從之來無足念。』少愚因迎見於漢州,因郡會,有營妓善舞,聖從喜之,問其姓,曰楊,聖從曰:『所謂楊臺柳者。』少愚即取妓之項帕羅題詩曰:『蜀國佳人號細腰,東臺御史惜妖嬈。從今喚作楊臺柳,舞盡春風萬萬條。』命其妓作柳枝辭歌之。聖從為之霑醉。後數日,何至成都,頗嚴重。一日,潞公大作樂以讌何,迎其妓雜府中,歌少愚詩以酌何,何每為之醉。何還朝,潞公之謗遂息。與陶穀使江南事略相類。」且云:「少愚奇士,潞公固重其人也。」 【 卷五】

  △五粒松當作五鬣

  故友姚寬令威言:(按:見卷下五粒小松條,此略)余按,藥性論載蕭炳云:「松有五葉者,一叢五葉如釵,名五粒松,道家服食絕粒。」又按,本草圖經云:「方書言松為五粒,字當讀為鬣,音之誤也。言每五鬣為一葉,或有兩鬣、七鬣者。」今據圖經,粒字當作鬣,訛為米粒之粒。然五代史鄭遨傳云:「遨聞華山有五粒松,脂淪入地,千歲化為藥,能去三尸。因徙居華陰,欲求之。」此真云五粒松脂,以是知其訛有自矣。 【 卷七】

  △北苑茶

  丁晉公有北苑茶錄三卷,世多指建州茶焙為北苑,故姚寬叢語謂:「建州龍焙,面北,遂謂之北苑。」此說非也。以予觀之,宮苑非人主不可稱。何以言之?按,建茶供御,自江南李氏始。故楊文公談苑云:「建州,陸羽茶經尚未知之。但言:『福建等十二州未詳,往往得之,其味極佳。』江左近日,方有蠟面之號。李氏別令取其乳作片,或號曰京挺、的乳及骨子等,每歲不過五六萬斤。迄今歲出三十餘萬斤。」以文公之言考之,其曰京挺、的乳,則茶以京挺為名。又稱北苑,亦以供奉得名,可知矣。李氏都於建業,其苑在北,故得稱北苑。水心有清輝殿,張洎為清輝殿學士。別置一殿於內,謂之澄心堂,故李氏有澄心堂紙。其曰「北苑茶」者,是猶「澄心堂紙」耳。李氏集有翰林學士陳喬作北苑侍宴賦詩序曰;「北苑,皇居之勝槩也。掩映丹闕,縈回綠波,珍禽異獸充其中,脩竹茂林森其後。北山蒼翠,遙臨複道之陰;南內深嚴,近在帷宮之外。陋周王之平圃,小漢武之上林。」云云。而李氏亦有御製北苑侍宴賦詩序,其略曰:「偷閑養高,亦有其所,城之北有故苑焉。遇林因藪,未媿於離宮;均樂同歡,尚慚於靈沼。」云云。以二序觀之,因知李氏有北苑。而建州造挺茶又始之,因此取名,無可疑者。 【 卷九】

  △論鹽

  姚寬令威著西谿叢話云:(按,見卷上試滷之法條,此略)予按,江鄰幾嘉祐雜志云:「吴春卿任臨安,召鋪戶,詰驗鹽法,云:『煮鹽用蓮子為候。十蓮者,官鹽也。五蓮以下,滷水漓,私鹽也。私鹽色自紅,燒稻灰染其色,以倣官鹽;於是嗅以辨之。』自是不用鋪戶,自能辨曉。」考此,則仁宗時以五蓮為漓,十蓮為重。今以五蓮為重,乃知今之鹽味不逮仁宗時遠矣。 【 卷十五】

  

  ○王明清揮塵錄三則

  姚寬令威, 【 明清】 先友也。著西溪殘語,考古今事最為詳備,其間一條云:(略)令威以該洽聞於時,恨不能知其人。 【 明清】 心謂必機博之人。後以真宗實錄考之,大中祥符九年,以燕肅為廣東提點刑獄,遂取兩朝史燕公傳觀之,果嘗自知越州移明州。卷末又云:嘗著海潮論、海潮圖,並行於世。則知為燕無疑。 【 揮塵錄卷四,四部叢刊續編本】

  三朝史孟昶傳云:其在蜀日,改元廣政。周世宗既取秦、鳳,昶懼,致書世宗,自稱大蜀皇帝。世宗怒其抗禮,不答。其書真迹,今藏樓大防所。……頃歲姚令威注五代史,惜乎不見是卷也。 【 揮塵後錄卷五】

  姚宏,字令聲,越人也。父舜明廷暉,嘗任戶侍。令聲少有才名,呂元直為相,薦為刪定官。以憂去。秦會之當國,屢求官,不報。張如瑩 【 澄】 與令聲為中表,令聲托為扣之。秦云:「廷暉與某靖康末,俱位柏臺,上書粘罕,乞存趙氏,拉其連銜,持牘去,經夕復見歸,竟不僉名。此老純直,非狡獪者,聞皆宏之謀也。由是薄其為人。」如瑩以告令聲,令聲曰:「不然,先人當日固書名矣,今世所傳秦所上書,與當來者大不同。更易其語,以掠美名,用此誑人。以僕嘗見之,所以見忌。」已而言達於秦,秦大怒,思有以害之。會令聲更秩,調知衢州江山縣。適當亢旱,有巡檢者,自言能以法致雷雨,試之,果然。而邑民訟其以妖術惑衆,追赴大理,竟死獄中。……弟寬,字令威,問學詳博,注史記行於世。三乘九流,無所不通。紹興辛巳歲,完顏亮舉國寇淮,江浙震恐。令威云:「木德所照,當必無它。」故詔書云「歲星臨於吴分」者是也。高宗幸金陵,以其言騐,令除郎。召對。奏事之際,得疾,仆於榻前。徐五丈敦立戲云「太史當奏客星犯帝座甚急」。上念之,亟用其弟憲於朝。憲無它,材能不逮二兄,後登政府,命也。 【 同上卷十】

  

  ○尤袤遂初堂書目一則

  姚令威叢話。 【 小說類。海山仙館叢書本】

  

  ○嘉泰會稽志二則

  姚舜明傳(節錄)

  姚憲傳(節錄)

  △姚舜明傳 【 (節錄)】

  姚舜明,字廷輝。……子宏、寬,皆博學強記,知名於時,著書數百卷。 【 卷十五,民國十五年影印清嘉慶刊本】

  △姚憲傳 【 (節錄)】

  姚憲,字令則。……兄宏、寬,皆以博學知名。 【 卷十五】

  

  ○葉適題姚令威西溪集

  初,完顏亮來寇,舉朝上下,無不喪膽,直云「虜百萬何可當,惟有退走爾」。獨姚公令威抗論沮止,謂今歲八月入翼,明年七月入軫,又其行在己巳者,東南屏蔽也。又推算太一熒惑所次,皆賊必滅之兆。未幾,亮果自斃,江淮復安。余嘗嘆國不可無智士,不智於人,當智於天。方是時,姚公策我能必勝者,智於天也。公著書二百卷,古今同異,無不該括,豈獨智於天哉。惜其盛壯,不預采錄。晚始召對殿中,忽感風眩而死。悲夫!余不及識公,而與其子僅從偓同僚,從孫鎔以公西溪集、叢語遺余。其古樂府流麗哀思,頗雜近體詩,長短皆絕去尖巧,乃全造古、律,蓋加於作者一等矣。至以易「肥遯」為「飛遁」,引注說文「不若是■〈介上心下〉」,以辨孟子「不若是恝」,尤非余寡見淺聞所能到也。夫欲折衷天下之義理,必盡考詳天下之事物,而後不謬。余既不學,又不得見如公者而師之,徒掩卷追想於百年之外爾。 【 水心集卷二十九,四部備要本】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一則

  西溪居士集五卷。剡川姚寬令威撰。待制舜明廷輝之子。兄宏令聲為刪定官,得罪秦檜,死大理獄。寬為六部監門,逆亮入寇,寬言木德所照,必無虞。言騐。將除郎,召對,得疾,仆殿上,卒。遂用其弟憲令則,後至執政。 【 卷二十詩集類下,武英殿聚珍版本】

  

  ○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紀事一則

  [紹興三十一年十月]癸亥:詔侍從百官更互赴行在所(按:指建康)供職。先是翰林學士何溥、吏部侍郎凌景夏張運、給舍金安節劉珙、臺諫梁仲敏杜莘老吴芾、禮官王普、尚書郎徐度薛良朋余時言柳大節姚寬從行。……寬,舜明子也。時以右丞議郎監六部門、權右曹郎官。 【 卷一百九十三,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本】

  

  ○寶慶會稽續志姚寬傳

  姚寬,字令威,嵊縣人。以父舜明任補官。少有令望。筮仕之始,一時名流,爭禮致之。呂頤浩、李光帥江東,皆招置幕中。傅崧卿繼至,以主管機宜文字辟之,辭不就。崧卿移書交舊,有愧恨之語。秦檜執政,以舊怨抑而不用,寬亦不屈己求進。後以賀允中、徐林、張孝祥等薦,入監進奏院六部門、權尚書戶部員外郎、兼權金倉工部屯田郎、樞密院編修官。

  寬博學強記,於天文推算尤精。完顏亮入寇,中外皆以為憂,具云虜百萬何可當,惟有退保爾。寬獨抗論沮止,且上書執政,言今八月,歲入翼,明年七月入軫,又其行在己巳者,東南屏蔽也。昔越得歲而吴伐越,吴卒以亡;晉得歲而苻堅伐晉,堅隨以滅。今狂虜背盟犯歲,滅亡指日可待。又推太一熒惑所次,皆賊必滅之兆。未幾,亮果自斃。

  從上幸金陵,以其言騐,令除郎。召對。上首問歲星之詳。寬敷奏移晷,復論當世要務。奏未畢,疾作,仆於榻前,上面諭令優假將理,俟愈復入對。後一日,卒。上甚念之,特官其一子,且用其弟子憲於朝。 【 此據寬所上執政書及王明清揮麈後錄、葉適□□□□□□,參以國史修入。】

  寬詞章之外,頗工於篆隸及工技之事。嘗謂守險莫如弩,因裒集古今用弩事實及造弩製度為弩守書以獻,且請用韓世忠舊法,以意增損,為三弓合蟬弩,詔許之。既成,矢激二里所中,皆飲羽。又嘗論大駕鹵簿指南車,得古不傳之法也。

  所著有西溪集十卷,注司馬遷史記一百三十卷。補注戰國策三十一卷,五行祕記一卷,西溪叢語一卷,玉璽書一卷,注韓文公集未畢,尚數卷。寬每語人曰:「古稱圖書,豈可偏廢。」故其注史記、戰國策,辭有所不盡,必畫而為圖。

  於文,最得於詩。葉適云:寬古樂府流麗哀思,頗雜近體詩,絕去尖巧,乃全造古律,加於作者一等矣。為當世推重如此。

  卒年五十八。兄宏,字令聲,少有才名,呂頤浩為相,薦為刪定官。後忤秦檜,死大理獄。 【 卷五,民國十五年影印清嘉慶刊本】

  按: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十八姚寬傳,即此文。

  

  ○趙與時賓退錄一則

  戰國策舊傳高誘注,殘缺疎略,殊不足觀。姚令威 【 寬】 補注,亦未周盡。獨縉雲鮑氏 【 彪】 校注為優,雖間有小疵,多不害大體。惟東西二周一節,極其舛謬,深誤學者,反不若二氏之說是。然高氏但云:「東周,成周,今洛陽。西周,王城,今河南。」其說甚略。姚氏特作世系譜,似稍詳矣,而亦未備。其指鞏為東周,則又未免小誤。……成周乃東都總名。河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陽,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時會諸侯則虛之。下都,則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周人朝夕受事,習見既久,遂獨指以為成周矣。……平王之立,不得已而東遷都於王城,始奠居焉。……後九十餘年,考王弒兄而自立,懼弟揭之議己,遂以王城封之,以續周公之官職,是為西周桓公。此時未有東周公,而稱西周者,後人推本而言之也。桓公傳威公,威公傳惠公。考王十五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於鞏,是為東周惠公。 【 父子同諡。……】 鞏,班之采邑也。世本曰:「東周惠公名班,居洛陽。」是班秉政於洛陽,而采邑則在鞏。前漢地理志曰:「鞏,東周所居。」姚令威用其說,非也。 【 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點校本】

  

  ○宋史二則

  姚寬叢語。上下二卷。 【 卷二百零五,藝文志四,雜家類。中華書局點校本】

  姚寬西溪叢語二卷。 【 卷二百零六,藝文志五,小說類】

  

  ○文淵閣書目一則

  姚寬西溪叢語。 【 一部二冊,闕。卷八荒字號,讀畫齋叢書本】

  

  ○俞弁逸老堂詩話二則

  姚寬西溪叢語云:「柳子厚詩,有『空齋不語坐高舂。』薛能詩云:『隔江遙見夕陽舂。』淮南子云:『日經於淵虞,是謂高舂。』注云:『淵虞,地名。高舂,時地加戌,民碓舂時也。』」黃潤玉萬象錄云:「『高舂,巳時也。』或云:『日入處。』非也。」余讀梁元帝詩云:「暮春多淑氣,斜景落高舂。」又納涼云:「高舂斜日下,佳氣滿欄盈。」當以日入處為是,二說「戌」與「巳」皆誤。 【 卷上,中華書局排印歷代詩話續編本】

  離騷云「落英」。或謂菊花不落而何為落英?一云:「落,大也。」一云:「落,始也,謂始開之英。」姚寬西溪叢語引晉許詢詩云:「青松凝素體,秋菊落芳英。」沈約云:「英,葉也。言食秋菊之葉。」余讀韋應物詩云:「掇英泛濁醪,日入會田家。」審姚說無疑矣。 【 卷下】

  

  ○俞憲刻西溪叢語

  宋馬端臨紀載小說家,無慮什百,近世每刻,輒彙數十家,然雅俗並陳,正靡間出,覽者或不慊云。

  往過西京馬西玄氏,獲見姚寬西溪叢語,文質而達,辨據而皙,事綜而博,義則而新,往往足備攷證,有裨經史,匪直括異、紀談、啟顏、資暇而已,余竊愛焉,久不去於心。頃過三石喬子,又復見之,問所從,即西玄抄本也。第多脫誤,不便披省,遂相與校覈一過,屬臨溪楊子刻之武昌。

  敍曰:宋姚寬無顯名,觀其自敍,蓋博聞多識之士也。又自言,嘗按嶺外,出守會稽。或曰:寬善天文,言時事有驗。將除郎,卒。官止六部監門。今皆不可攷見。然其書,則藝苑不可廢者。別有西溪居士集五卷,見端臨通考,獨此不列於小說,豈端臨去寬時未久,書固未盡出邪!嗟呼,寬以瑣辭綴緝,歷數百載尚有表之者,況大於此者乎!故君子進以功烈自顯樹,退則與道德為徒,不得已沈冥述作,亦不失為一家之言,要不至棼棼泯泯,草壤同敝而已。余故於寬書有感也。是刻既出,又必有蒐居士集而新之者,因可並傳不朽云。

  嘉靖戊申春中月望,錫山俞憲汝成氏撰。 【 明嘉靖本西溪叢語卷首】

  

  ○毛晉刻西溪叢語跋

  讀姚令威西溪叢語,喜其破人幾許疑團也。即如淵明詠山海經,風雅輩無不日把玩之。其有烏舄難分,朱黃罔措,寧不遺譏老蠹哉!余嘗刻是書,竊嘗作別證,令威先得我心,同然矣。神女見夢於宋玉,千古誣為襄王故事,援李義山詩證之,亦一快事也。雖然,令威得之義山,不知義山又何所據而然?是耶非耶,吾不得而知也。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崇禎癸酉臘月望後一日跋。湖南毛晉。【 津逮祕書本西溪叢語卷尾】

  

  ○王士禎蠶尾文一則

  西溪叢語,宋姚寬撰。鴸鳴館舊刻。陶詩讀山海經第十二篇云:「鴟鴸見城邑,其國有放士。」經云:「拒山有鳥,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鳴自號,見則其國有放士。」此書首尾無序,不知刻者誰何,其云「鴸鳴」,殆正、嘉間朝士之被放逐者歟? 【 帶經堂詩話卷十六名物類第二十八則,清刊本。】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則

  西溪叢語二卷。 【 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姚寬撰。寬字令威,嵊縣人。父舜明,紹聖四年進士。南渡歷官戶部侍郎、徽猷閣待制。寬以父任補官,仕至權尚書戶部員外郎、樞密院編修官。

  其書多考證典籍之異同。如辨文選神女賦「玉」字為「王」字之誤,辨劉攽論蕭何不為功曹之誤,辨黃庭堅論徐浩詩「瓌能」字押奴來切之誤,辨歐陽修論張繼「半夜鐘」之誤,辨王安石詩經新義「彤管」為「簫笙」之誤,皆極精審。

  至考感甄賦之始末,不辨其非;謂陶潛詩之田子春,即漢書劉澤傳之田生;謂杜甫詩中之黃衫少年,為霍小玉傳之黃衫客;又謂甫「俊逸鮑參軍」句為譏李白:皆失之穿鑿附會。註劉禹錫詩「翁仲」字,不知其不作於洛陽;註李白詩「唾井」字,不知其出於玉臺新詠王宋詩;引秦嘉贈婦詩,誤以第一首為徐淑作;引詩品誤改「寶釵」字;皆為疎舛。然大致瑜多而瑕少,考證家之有根柢者也。

  葉適水心集有西溪集跋,其稱此書,以易「肥遯」為「飛遯」,以孟子「不若是恝」為「不若是■〈介上心下〉」二條;又謂金海陵王南侵時,寬推論太乙熒惑行次,決其必敗,未幾果有瓜洲之事;又謂其著書二百卷,古今同異,無不該括;又謂其古樂府流麗哀思,頗雜近體詩,長短皆絕去尖巧,乃全造古律,加於作者一等;蓋亦一代博洽工文之士矣。 【 卷一百一十八,子部雜家類,萬有文庫本】

  【 按:提要謂西溪叢語為三卷。檢影印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實為二卷。今改「三」為「二」。】

  

  ○黃廷鑑刻西溪叢語跋

  宋姚令威西溪叢語二卷。其書與緗素雜記、王氏學林相近,考據家多稱之。自津逮本外,惟商氏稗海中有之。第當時兩家校未精,多因訛襲謬之處。如牧護歌條,「祆」為胡神,見玉篇。官品令有祆正,見廣韻。說文新附從「■〈二上川下〉」,天聲,方與音醯堅切合。而「祆」皆訛「祆」。被紫荷橐條,辨今「紫荷囊」之非。張淏雲谷雜記中引之,而「囊」皆訛「橐」。竇貞固知貢舉條,考史,係石晉之天福,而訛「天聖」。他如「堂谿」之為「堂豁」,「劉杳」之為「劉香」,「開元」之為「開化」,「抭」為「抗」,「薆」為「蘆」,「厲」為「厝」之類,亥豕顯然,今畧加訂正。其所不知,則從闕如,以俟博雅君子焉。時嘉慶甲子中秋,黃廷鑑校訖識。 【 學津討原本西溪叢語卷尾】

  

  ○黃丕烈跋語一則

  西溪叢語二卷。 【 明刊本。】 此鴸鳴館刻西溪叢語,余亦有之,但貯諸家塾中,不以為難得之書。迨後見蔣壽松收顧氏書中,有錢遵王家抄本并手校者,始知即從是刻抄出,遂重之。錢本缺失多同,因視鴸鳴館刻為難得,而登諸舊刻之列。後余得嘉魚館抄本,取刻本相校,抄固勝刻,而刻亦有勝抄之處,抄因與刻並藏。惜刻有缺失并胡塗處,復借張訒庵藏本補抄寫全,可云盡善矣。頃湖估來說,新開環經閣,有舊刻西溪叢語,甚完全清爽。余曰;「是必鴸鳴館刻本也。」屬為取閱,果然,實勝向來所有之本。奈遭俗子評點,瑜不掩瑕,余以難得,故卒收之,易以家刻書三種。今而後,抄、刻皆為善本,可無遺憾。癸未四月十有三日,蕘夫記。 【 明嘉靖本西溪叢語卷尾】

  

  ○葛元煦跋語一則

  西溪叢語兩卷,為宋姚令威所撰。汲古閣向有刊本。其書考正舊文,變析疑義,久為藝林所重。茲因原板燬失,爰為重付棗梨,雖不及汲古閣初刊之精工,而使前人著述,藉以流傳,亦未始非發微闡幽之一道也。光緒五年閏三月,仁和葛元煦理齋識。 【 西溪叢語卷尾,嘯園叢書本】

  

  ○繆荃孫跋語二則

  西溪叢語二卷。明鴸鳴館刻本。嘉靖戊申錫山俞汝成序,士禮居藏書。黃氏手跋曰(略)。 【 藝風藏書記卷二,清光緒刻本】

  癸丑五月二十六日,荃孫。 【 黃丕烈士禮居所藏嘉靖本西溪叢語卷尾】

  【 按:癸丑為民國二年。癸丑云云,乃謂校畢時間。】

  

  ○孫毓修跋語一則

  右西溪叢語上下卷,宋姚寬撰。明俞憲謂寬無顯名。案:寬字令威,嵊縣人。父舜明,紹聖(按,原作「興」,誤,今正)四年進士,南渡,歷官戶部侍郎、徽猷閣待制。寬以父任補官,至權尚書戶部員外郎、樞密院編修官。葉水心集記寬策完顏亮入寇必敗事,深歎其智不可及,以不及識面為憾,則非無顯名者。明人考據之如此。

  葉氏又稱其著書二百卷,從孫鎔以公西溪叢語遺余,則宋固嘗刊行。今舊本絕少概見,四庫作三卷(按:四庫文淵閣本,亦為二卷),津逮祕書、學津討原、稗海並二卷,皆闕姚氏自序。此即帶經堂集所稱鴸鳴館舊刻也。亦分二卷,多自序,并俞憲刻書序。漁洋本無序,故云刻書源委無考。今知為嘉靖戊申臨溪楊子武昌刊本。以鴸鳴名館,漁洋謂朝士之被放逐者。楊子不知何人,遂無以徵其說也。

  蔣氏別下齋影宋鈔本,「海上一人」下,有「凡木一歲生一節,來歲復於節上再長也」一條。「宣和貴人」條下,有「樹萱錄引杜詩云『 鬚似太宗,色映寒夜春』。又云『子章髑髏血模糊,懷中瀉出呈大夫』」一條。「台州杜瀆」下,有「詩人用字,各有所宜,梅言橫,松言架。何遜詩云:枝橫却月觀,花繞凌風臺。江淹詩云:風散松架險,雲鬱石道深。杜甫詩云:南望青松架短壑」一條。 【 並見上卷。】 此本皆失之。然刻畫精良,款式古雅,固亦罕見之祕笈也。

  己未春日,無錫孫毓修跋。 【 影印明嘉靖本西溪叢語卷尾,涵芬樓祕笈本】

  

  ○傅增湘跋語一則

  西溪叢語。 【 二卷,宋姚寬撰。】 明嘉靖二十七年戊申,俞憲鴸鳴館刻本。十行二十字,白口單闌,版心上方題「叢語」,下方題「鴸鳴館刻」,前姚寬自序。次嘉靖戊申錫山俞汝成序。據序稱得之馬玄西鈔本,第多脫誤,不便披省,相與校勘一過,屬臨溪楊子刻之武昌云云。 【 藏園羣書經眼錄,中華書局排印本】

  ●附錄二:參校書目

  詩經  【 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注疏本】

  周禮注疏  【 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注疏本】

  春秋左傳正義  【 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注疏本】

  爾雅注疏  【 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注疏本】

  國語  【 四部叢刊本】

  汲冢瑣語  【 經典集林本】

  史記  【 漢司馬遷 中華書局點校本】

  後漢書  【 范曄 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國志  【 晉陳壽 中華書局點校本】

  晉書  【 唐房玄齡 中華書局點校本】

  梁書  【 唐姚思廉 中華書局點校本】

  南史  【 唐李延壽 中華書局點校本】

  北史  【 唐李延壽 中華書局點校本】

  隋書  【 唐魏徵 中華書局點校本】

  舊唐書  【 後晉劉煦 中華書局點校本】

  新唐書  【 宋歐陽修 中華書局點校本】

  宋史  【 元脫脫 中華書局點校本】

  景德傳燈錄  【 宋道原 四部叢刊本】

  五燈會元  【 宋普濟 中華書局點校本】

  曹溪通志  【 清道光重刊本】

  嘉泰會稽志  【 民國影清嘉慶刊本】

  元豐九域志  【 宋王存 中華書局點校本】

  輿地紀勝  【 宋王象之 清咸豐刊本】

  大清一統志  【 四部叢刊本】

  華陽國志  【 晉常璩 四部叢刊本】

  西京雜記  【 四部叢刊本】

  風俗通義  【 漢應劭 四部備要本】

  南唐書  【 宋陸游 四部叢刊本】

  酉陽雜俎  【 唐段成式 四部叢刊本】

  湘山野錄  【 宋文瑩 中華書局點校本】

  雲溪友議  【 唐范攄 四部叢刊本】

  資暇錄  【 唐李匡乂 影印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顏氏家訓  【 隋顏之推 四部叢刊本】

  異苑  【 劉宋劉敬叔 影印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太平御覽  【 中華書局影印本】

  甕牖閑評  【 宋袁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雲麓漫鈔  【 宋趙彥衛 涉聞梓舊本】

  能改齋漫錄  【 宋吴曾 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孔氏雜說  【 宋孔平仲 寶顏堂秘笈本】

  重修政和證類備用本草  【 四部叢刊本】

  揮塵錄  【 宋王明清 四部叢刊本】

  夢溪筆談  【 宋沈括 中華書局點校本】

  楚辭  【 漢王逸章句 萬有文庫本】

  文選  【 四部叢刊本】

  玉臺新詠集  【 陳徐陵 四部叢刊本】

  全唐詩  【 中華書局排印本】

  全唐文  【 中華書局影印本】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清嚴可均 中華書局影印本】

  韋江州集  【 唐韋應物 四部叢刊本】

  白氏長慶集  【 唐白居易 四部叢刊本】

  元稹集  【 中華書局點校本】

  箋註陶淵明詩  【 四部叢刊本】

  集韻  【 四部備要本】

  九家集注杜詩  【 上海古籍出版社杜詩引得附錄本】

  蘇軾詩集  【 中華書局點校本】

  蘇軾文集  【 中華書局點校本】

  豫章黃先生文集  【 宋黃庭堅 四部叢刊本】

  嵩山文集  【 宋晁說之 四部叢刊本】

  永樂大典  【 中華書局影印本】

  唐詩紀事  【 宋計有功 四部叢刊本】

  東坡先生年譜  【 宋施宿 上海古籍出版社王水照蘇軾選集附錄】

  宋詩話輯佚  【 郭紹虞 中華書局排印本】

  山海經  【 四部叢刊本】

  北里志  【 唐孫棨 續百川學海本】

  藝文類聚  【 唐歐陽詢 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周書  【 唐令狐德棻 中華書局點校本】

  詩品  【 梁鍾嶸 歷代詩話本】

  教坊記  【 唐崔令欽 影印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漢書  【 漢班固 中華書局點校本】

西溪叢語二卷 (宋)姚寬撰;孔凡禮點校 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唐宋史料筆記 北京市:中華書局,1993,1997湖北第2刷

附錄:

西溪樷語三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姚寛撰寛字令威嵊縣人父舜明紹聖四年進士南渡後官戸部侍郞徽猷閣待制寛以父任補官仕至權尙書戸部員外郞樞密院編修官其書多考證典籍之異同如辨文選神女賦玉字爲王字之誤辨劉攽論蕭何不爲功曹之誤辨黃庭堅論徐浩詩瓌能字押奴來切之誤辨歐陽修論張繼半夜鐘之誤辨王安石詩經新義彤管爲簫笙之誤皆極精審至攷感甄賦之始末不辨其非謂陶潛詩中之田子春卽漢書劉澤傳之田生謂杜甫詩中之黃衫少年爲霍小玉傳之黃衫客又謂甫俊逸鮑參軍句爲譏李白皆失之穿鑿附會註劉禹錫詩翁仲字不知其不作於洛陽註李白詩唾井字不知其出於玉臺新詠王宋詩引秦嘉贈婦詩誤以第一首爲徐淑作引詩品誤改寳釵字皆爲疎舛然大致瑜多而瑕少考證家之有根柢者也葉適水心集有西溪集跋其稱此書以易肥遯爲飛遯以孟子不若是恝爲不若是■〈契,心代大〉二條又謂金海陵王南侵時寛推論太乙熒惑行次決其必敗未幾果有瓜洲之事又謂其著書二百卷古今同異無不該括又謂其古樂府流麗哀思頗襍近體詩長短皆絶去尖巧乃全入古律加於作者一等葢亦一代博洽工文之士矣(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十八·子部二十八·雜家類二)

姚寛叢語上下二卷(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二百五)

姚寛西溪叢話二巻(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二百六)

姚寛字令威嵊縣人以父舜明任補官少有令望筮仕之始一時名流争禮致之吕頤浩李光帥江東皆招置幙中傅崧卿繼至以主管機宜文字辟之辭不就崧卿移書交舊有愧恨之語秦檜執政以舊怨抑而不用寛亦不屈巳求進後以賀允中徐林張孝祥等薦入監進奏院六部門權尚書户部員外郎兼權金倉二部屯田郎樞宻院編修官寛博學强記于天文推算尤精完顔亮入境中外皆以為憂直云金百萬何可當惟有退保爾寛獨抗論沮止且上書執政言今八月嵗入翼明年七月入軫又其行在已巳者東南屏蔽也昔越得嵗而吴伐越吴卒以亡晉得嵗而苻堅伐晉堅隨以滅今金人背盟犯嵗滅亡指日可待又推太一熒惑所次亮必滅之兆未幾亮果自斃從上幸金陵以其言驗令除郎召對上首問嵗星之詳寛敷奏移晷復論當世要務奏未畢疾作仆於榻前上面諭令優假將理竢愈復入對後一日卒上甚念之特官其一子且用其弟憲于朝此【據寛所上執政書及王明清揮麈録後葉適闕參以國史修入】寛詞章之外頗工於篆隷及工技之事嘗謂守險莫如弩因裒集古今用弩事實及造弩制度為弩守書以獻且請用韓世忠舊法以意増損為三弓合蟬弩詔許之既成矢激二里所中皆飲羽又嘗論大駕鹵簿指南車得古不傳之法他所著有西溪集十卷注司馬遷史記一百三十卷補注戰國策三十一卷五行秘記一卷西溪叢語一卷玉璽書一卷注韓文公集未畢尚數卷寛每語人曰古稱圖書豈可偏廢故其注史記戰國策辭有所不盡必畫而為圖於文最得于詩葉適云寛古樂府流麗哀思頗雜近體詩絶去尖巧乃全造古律加於作者一等矣為當世推重如此卒年五十八兄宏字令聲少有材名吕頤浩為相薦為刪定官後忤秦檜死大理獄詳見七卷雜記中(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會稽志__會稽續志卷五)

姚寛【寶慶會稽續志字令威嵊縣人以父舜明任補官至樞宻院編修博學强記於天文推算尤精完顔亮入冦中外以為憂寛獨推太乙熒惑所次為賊必滅之兆亮果自斃上以其言騐召對移晷疾作仆於榻前寛詞章之外頗工篆隸及工技之事著有西溪集史記補注戰國策五行秘記西溪叢語玊璽書】(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

姚氏殘語一卷

剡姚寛令威撰又名西溪叢話已板行(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

西溪居士集五卷【案姚寛集號西溪居士原本作西漢誤今改正】

剡川姚寛令威撰待制舜明廷輝之子兄宏令聲為刪定官得罪秦檜死大理獄寛為六部監門海陵南下寛言木德所照必無虞言驗將除郎召對得疾仆殿上卒遂用其弟憲令則後至執政(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

西溪樂府一卷

姚寛令威撰(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

姚氏殘語一卷

陳氏曰剡姚寛令威撰(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文獻通考卷二百十七)

西溪居士集五卷

陳氏曰剡川姚寛令威撰待制舜明廷輝之子兄宏令聲為刪定官得罪秦檜死大理獄寛為六部監門逆亮南侵寛言木徳所照必無虞言騐將除郎召對得疾仆殿上卒遂用其弟憲令則後至執政(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五)

西溪樂府一卷

陳氏曰姚寛令威撰(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六)

姚寛西溪叢語一部二冊(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文淵閣書目卷二)

讀西溪叢語

西溪叢語南渡姚寛令威撰其人與紫陽同時文公論子華子疑寛偽作而又恐非所及輩行當視紫陽稍先也記録雖璅屑時有可觀第文獻通考無其目而有姚氏殘語六巻豈即此書或寛别有殘語今不傳而此書近出鄱陽或未之覩耶其顛末不可詳考漫併識之(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少室山房集卷一百四)

姚寛

寛字令威嵊人按文獻通考載西溪居士集五巻陳氏曰姚寛撰寛待制舜明廷輝之子宏字令聲之弟為工部監門金人來侵寛言木徳所照必無虞言驗將除郎召對得疾仆殿上卒(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江湖後集卷九)

姚寛

寛字令威宏弟嵊人以父舜明任補官權尚書户部員外郎樞密院編修官有西溪集(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宋詩紀事卷四十六)

姚寛

【寛字令威號西溪會稽續志姚寛嵊人以父舜明任補官權尚書戸部員外郎樞密院編修官詞章之外頗工篆隸及工伎之事請用韓世忠舊法以意増損為三弓合蟬弩詔許之既成矢激二里所中皆沒羽又嘗論大駕鹵薄指南車得古不傳之法所著有西溪集十巻注司馬遷史記一百三十巻西溪叢語一巻玉璽書一巻葉水心跋西溪集云公著書二百巻古今同異無不槩括惜其盛年不預采錄晚始召對殿中忽感風眩而死】(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詞選之屬·絕妙好詞箋卷一)

姚寛【字合威剡川人為六部監門有西溪居士樂府一巻】(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詞選之屬·詞綜卷十三)

題姚令威西溪集  (宋)葉適 撰

(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水心集卷二十九)

初完顔亮来冦舉朝上下無不喪膽直云敵百萬何可當惟有退走爾獨姚公令威抗論沮止謂今嵗八月入翼明年七月入軫又其行在已巳者東南屏蔽也又推算太一熒惑所次皆敵必滅之兆未幾亮果自斃江淮復安余嘗嘆國不可無智士不智於人當智於天方是時姚公策我能必勝者智於天也公著書二百巻古今同異無不該括豈獨智於天哉惜其盛壯不預采録晚始召對殿中忽感風眩而死悲夫余不及識公而與其子僅從偓同僚從孫鎔以公西溪集叢語遺余其古樂府流麗哀思頗雜近體詩長短皆絶去纎巧乃全造古律葢加於作者一等矣至以易肥遯為飛遁引注說文不若是■〈介上心下〉以辯孟子不若是恝尤非余寡見淺聞所能到也夫欲折衷天下之義理必盡攷詳天下之事物而後不謬余既不學又不得見如公者而師之徒掩巻追想於百年之外爾

西溪叢語

作者:姚寬(字令威;號西溪) (宋) 撰  

部:子 類:雜家類 屬:雜考之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三卷。南宋姚宽(1105—1162)撰。姚宽字令威,号西溪,越州嵊县(今属浙江)人。其父姚舜明,绍圣四年(1097)进士,南宋建立后,历官户部侍郎、徽猷阁待制等。姚宽以父任荫补为官,仕至权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博学强记,精通天文推算。工词章、篆隶书法及工技之事。曾集古今用弩事实及造弩制度,编成《弩守书》。又著有《西溪集》、《史记注》、《战国策补注》等。此书为姚宽重要著作之一,主要考证典籍之异同。全书析为三卷,分条记事,多有可取。如辨《文选》神女赋“玉”字为“王”字之误;辨劉攽论萧何不为功曹之误;辨曹庭坚论徐浩诗瓌能字押奴来切之误;辨歐陽修论张继半夜钟之误;辨王安石《诗经新义》彤管为箫笙之误等,皆为精审。书中所记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考《感甄赋》始末,不辨其非;谓陶渊明诗中之田子春即《汉书·刘泽传》之田生;谓杜甫诗中之黄衫少年为《霍小玉传》之黄衫客;又谓杜甫诗中“俊逸鲍参军”句为讥李白等,皆失之穿凿附会。注劉禹錫诗“翁仲”字不知其不作于洛阳;注李白诗“唾井”字不知其出于《玉臺新詠》;王宋诗引秦嘉赠妇诗误以第一首为徐淑作;引《詩品》误改宝钗字等,皆为疏舛。但总体看来,仍然瑜多瑕少,被后世学者看成“考证家之有根柢”之作(《四库全书总目》)。当时,即已受到大学者葉適的重视。葉適《水心集》有《西溪集跋》,称此书以易肥遁为飞遁,以《孟子》不若是恝为不若是恝二条,颇有功底;又谓金海陵王南侵时,姚宽推论太乙,荧惑行次,决其必败;又谓其著书二百卷,古今同异,无不该括;又谓其古乐府流丽哀思,颇杂近体诗,长短皆绝去尖巧,乃全造古律,加于作者一等,等等。可知,姚宽当时就是一位博洽工文之士,此书即以受到重视。足资今人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稗海》、《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啸园丛书》、《涵芬楼秘籍》、《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宛委山堂《說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本作《西溪藂语》一卷,商务印书馆《說郛》本不分卷。清人陆心源作《西溪丛语校》,收入《潜园总集·群书校补》,可资参阅。